很多孩子白天玩手机,晚上到了该睡觉的时候还在玩手机,即使父母让他们不要再玩了,但是他们也会在父母睡着的时候,偷偷地躲在被窝里面玩手机,长久下去会让他们沉迷手机当中,一天不玩手机就觉得内心空空的。

10岁女儿偷偷玩手机怎样教育

10岁孩子半夜偷玩手机怎么办

1、亲子沟通

沟通是最好的解决办法,小孩半夜偷玩手机的行为一定要制止,父母要和孩子正面交流,告诉他们晚上玩手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影响,告诉小孩天天玩手机是不行的,晚上是让身体好好休息的时候,不应该一直玩手机不睡觉。

2、约定和监督

10岁孩子的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强,家长可以告诉他们是可以玩手机,但是不能沉迷手机。

这就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约定玩手机的时间,家长在履行约定的时候也要监督小孩,过了时间就把手机收起来,不让他们玩太长的时间。

这样孩子不仅可以约束自己,还为他以后的自控力建立了基础。

父母也不会因为孩子半夜偷玩手机生气,家长和孩子也要学会多沟通,父母多关心自己的小朋友。

3、奖励和惩罚

因为孩子的年龄还小,对与一些没有奖励的事情他们是不愿意和父母达成一致的,所以家应该和小孩讲清楚,如果他能履行承诺,会有奖励给他,这样对一个10岁的孩子来说就有了动力。

10岁女儿偷偷玩手机怎样教育

10岁孩子半夜偷玩手机原因

1、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机

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对小孩都有一定的影响,孩子会模仿大人的行为,如果家长在家经常在小孩面前玩手机,那么她们就会学习家长那个的行为,也想要玩手机,因为手机上的东西对小朋友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,他们也会对手机产生极大的好奇心。

2、家庭氛围的影响

一些家长因为工作太忙,没有时间陪孩子,有时候也会工作压力忽视孩子,让小孩局的父母不关心自己,自己感到很孤单,因此孩子就会拿起手机在手机中寻找快乐,10岁孩子半夜偷玩手机的极大原因,是孤独,没人陪伴导致的,让小孩沉迷手机,无法自拔。

3、家长没有正确的引导

因为年龄还小,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,孩子在玩手机时家长不会关心他们看的内容是什么,只是要求不要玩太长时间,这时候父母没有意识到手机内容对孩子的吸引力有多大。

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,不要让小孩只知道通过手机打游戏,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,父母一定要观察他们玩手机的行为,减少小孩对手机的痴迷程度,让他们除了玩手机之外,也要有其他的兴趣爱好。

10岁女儿偷偷玩手机怎样教育

发现孩子偷偷玩手机,作为家长还怎样对应对孩子的行为呢?

我妈妈把她的手机锁在柜子里,为了控制她10岁的女儿敏敏玩她的手机。

这一天,妈妈忙于工作。

上班前,拿了柜子里的东西后,顺手把手机放在外面,忘了放柜子里。

敏敏的妈妈下班后回家买菜做饭。

她发现敏敏很安静,没有时间做饭。

她想表扬她的女儿。

她轻轻地走到女儿的卧室,发现敏敏正在玩她的手机。

她看到妈妈来了,赶紧把它收起来。

敏敏的母亲突然皱起眉头,指责她的女儿不省人事。敏敏不高兴地说:“谁告诉你不要锁手机的?”

敏敏的母亲听到后非常生气。“你不自觉玩手机是我的错吗?”

母女俩越来越热,母亲干脆拔掉网线,女儿最后把手机砸在地上...

这件事告诉父母,如果不给孩子手机,总有一天,越快越好,会想尽办法玩手机。

但父母处理方式不当,如殴打子女,会导致亲子关系逐渐疏远,甚至对子女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。

孩子沉迷手机!父母的这两种做法是非常有害的。

孩子对手机上瘾,父母处理不当主要有两种方式:

一个是被控制的父母。

和敏敏的母亲一样,敏敏的手机也被没收了,这样孩子们就可以不用手机玩了。

一旦发现孩子偷东西,就会被骂,被批评,被否定,导致家庭战争不断。

一种是放任父母。

有些父母,受不了孩子哭闹、吵闹、撒娇,只好满足孩子的要求,把手机给孩子玩,孩子注意玩耍,让父母得到暂时的安宁和放松。

不知道,这两种做法都是有害的。

第一次家长实践的危害。

看起来我们已经有了解决办法,但实际上还有很多隐患。

首先,孩子讨厌父母。

因为孩子对手机有欲望,父母不得不去控制或限制,孩子心里就会积累怨恨。

孩子迟早会爆发,父母也管不了。

但是他们会在家里闹,亲子关系会破裂。

其次,孩子很容易形成不好的性格。

受到控制或限制,孩子会想尽办法玩手机。

比如你借同学的手机玩,或者借别人的手机玩,一般都要讨好别人,很容易让孩子形成讨喜的性格。

甚至偷别人手机等不良行为。

第三,孩子容易利用父母,欺骗父母。

就像敏敏的妈妈一样,她总是很累,注意力不集中。

孩子总能拿到手机,为了不被父母唠叨,会学着撒谎。

第二次家长实践的危害。

这种做法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可以控制父母,对如何得到手机,如何软化父母有了清晰的想法。

所以孩子在家里会为所欲为,无法无天,永远学不会自力更生。

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,容易冲动,任性,以自我为中心。

现在家里,没有人管教。

将来,人们会变得自私,无法融入集体生活。

为什么孩子对手机有强烈的欲望?

一般来说,孩子对手机的强烈渴望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:

1.满足好奇心。

因为手机越来越智能化,里面的信息量不仅大,而且更新速度快,孩子无法避免外界的奇妙好奇心。

这种好奇心是如此强烈,以至于孩子们对手机有着强烈的渴望。

2.沟通需求。

孩子之间的交流和对话,有时候是从聊一些时事热点开始的,但是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手机,他肯定听不懂大家的对话,插不上一句话。

有时候,即使你说了什么,也会因为说不出什么而被同学嘲笑。

所以,限制孩子使用太多手机,会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处于劣势,孩子的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,必然会让你生父母的气,在同学中自卑。

3.父母控制越多,孩子越上瘾。

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手机游戏已经太敏感了,不想让孩子看手机。

即使看15分钟手机,家长也会开始紧张,担心孩子学习不好,分散注意力,影响学习。

其实父母控制的越多,孩子就越上瘾。

主要是孩子觉得父母不够爱自己,不尊重自己,不信任自己。

而且人都有这种心态,偷偷摸摸做事更好玩。

同理,孩子对背着父母玩手机更感兴趣。

反正孩子不会真的脱离手机。

他们总有办法玩手机。

由此可见,父母是否刻意控制孩子的玩耍,对孩子是否有手机玩没有影响。

限制孩子玩手机的正确方法是什么?父母应该这样做:

聪明的父母知道,教育好孩子,爱孩子,信任孩子,尊重孩子是基础。

面对孩子对手机的沉迷,他们采取“约定”而不是“规定”的方式,通过培养孩子的自律性,让手机对孩子有益。

第一,约个时间玩玩手机。

约定的时间要具体,目标要明确。

比如约定孩子每天玩手机一小时,而不是一般规定不能玩手机太久。

时间可以在作业前后设定,但前提是作业必须完成。

作业完成不了,就扣玩手机的时间,或者其他一些处罚。

其次,应该是双方同意,而不是父母同意。

为了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参与和爱、尊重、信任和理解,父母需要在协议中充分征求孩子的意见,而不是说了算。

例如,孩子们可以在一张白纸上列出他们的观点和方法。

家长在另一张白纸上列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法。

然后孩子和家长约定哪种方法更合理,哪些可以联系执行好,不合理的划掉,剩下的就是双方的约定。

最后,形成成文的“三章”。

最后,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指导。

引导孩子放下手机的时候,最好是家长组织好自己的语言,然后再说一遍。

主要是给孩子积极的引导,而不是命令式的管理和说教。

比如家长不要说:“不守约定,周六不能和同学出去玩。

”父母可以说:“如果你遵守约定,周六可以和同学出去打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