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孩子在抽象思维形成前或发展当中会借助手指作为计算工具,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经过这个阶段,也无所谓好还是不好。
但是,如果孩子总也摆脱不了这个工具就不太好了,会影响到他的抽象思维的发展,这时就要引导。
比如算“3 4”,很多孩子会伸出左手比个3,再伸出右手比个4,然后从左到右点数。
如前所述,这时他并没有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计算,还在数数阶段。
这时,父母可以慢慢引导他走向半表象思维:先把3记在脑子里,再加上右手的4,数—数,4、5、6、7,得出结论。
慢慢地,两只手都不用,只是变成表象在头脑中计算。
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。
另外,父母要懂得,有的时候等待也是一种教育。
随着年龄的提高,也许以后即使你要求孩子掰手指算,他也不会这样了。
孩子的成长需要他去亲身体验,需要等待。
怎么让孩子不掰着手指头算?
孩子在学习算数的过程中,习惯于使用手指头进行计算,这是他们对数字概念理解的自然阶段。
这并不是什么问题,反而体现了他们对数字的实际操作和认知。
但是,如果孩子长时间依赖这种方式,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。
因此,家长和教育者需要引导孩子逐渐摆脱对手指的依赖,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独立思考能力。
首先,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互动游戏,帮助他们建立对数字的直觉感知。
例如,可以利用计数游戏,让孩子通过实物(如玩具、小石头等)进行计数,感受数字与实物的对应关系,从而建立初步的数感。
这种通过实际操作建立的数感,能够帮助孩子在不需要手指辅助的情况下,对数量和数字有更直观的认识。
其次,利用故事、动画等孩子感兴趣的媒介,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。
通过故事的情节,让孩子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,学习到数学概念,如数量、加减法等。
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,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再者,鼓励孩子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实践。
比如,在购物时让他们帮忙计算价格,或者在烹饪过程中让他们参与计时和分量的分配等。
这些实际生活中的应用,能够让孩子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,逐渐摆脱对手指的依赖,培养他们独立进行数学计算的能力。
最后,家长和教育者应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和支持,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,逐渐建立对数学的自信心。
当孩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,家长和教育者应当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,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,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。
通过这样的过程,孩子能够学会独立思考,最终摆脱对手指的依赖,形成对数学的正确认知和应用能力。